欢迎光临西藏经济网!

当前位置: 首页 > 文化

福建省浦城县粮食产业发展的探索与思考

近20年来,福建省浦城县认真贯彻各级关于粮食安全及深入南平、浦城调研时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,把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作为头等大事来抓,扎实推进藏粮于地、藏粮于技,已获全国产粮大县、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、中国好粮油示范县、全国绿色食品原料(水稻)标准化生产基地县、全国农业标准化示范县、全国率先基本实现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、国家农业现代化示范区、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、全国整区域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试点县创建名单等9个“国字号”招牌。

一、实践和成效

(一)坚持稳增长,确保粮食生产能力。压实粮食生产责任,严格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,2023年落实粮食产量21.28万吨,超额完成年度任务。加大政策扶持力度,落实中央、省级和《浦城县进一步加强粮食生产十三条措施》等扶粮惠农政策,2023年开展再生稻种植完全成本叠加保险试点,对再生稻全过程新增1000元/亩的风险保障。深挖耕地产出能力,列入全国8个整区域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试点县之一,累计全域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36万亩。

(二)坚持严管理,确保粮食产品质量。打造绿色基地,推进20.27万亩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,为浦城大米提供绿色原粮。推进土壤治理,巩固提升“五节一循环”农业绿色发展技术模式,农药化肥减量2%以上。强化品质管控,严格落实浦城大米团体标准和《浦城大米溯源防伪管理办法》,构建全过程可追溯机制。“浦城大米”品牌价值达407.92亿元,2023年荣获“福建省首届品牌价值百强称号”。

(三)坚持重科技,确保粮食优质高效。强化“院企合作”,充分发挥谢华安院士专家团队科技特派员工作站、浦城米业产业研究院、浦城再生稻科技小院、双海种业科学研究院的科技引领作用,发展“浦城大米”优质稻种植13.47万亩。创新数字农田管理,创新研发县级农田建设数据资源管理系统“掌上农田”,为农田建设高质量发展提供数字化支撑。探索全程机械化生产,全程机械化培育再生稻7万亩,最高亩产实现“超吨粮”,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81.9%。

二、问题和困惑

浦城县粮食产业发展虽然取得一定成效,但是在机械化程度、精深加工、融合发展等方面还存在短板。

随着农业生产劳动力短缺、种粮成本上升、部分山垄田无法开展机械化作业等原因,农民种粮积极性不高现象日益凸显。全县22家粮食加工企业,主要都以初级加工为主,中高端产品和精深加工能力不足,产业链条不全,产品附加值低,缺乏大型规模企业,市场竞争力不强。粮食产业融合发展仍处于初级阶段,粮食产品的生产、加工、流通及销售之间存在着脱节现象,品牌建设能力相对薄弱,一、二、三产融合度不深,发展不协调,“粮头食尾”“农头服尾”的新格局尚未形成。

三、建议和对策

结合浦城实际,认真贯彻党中央关于实施乡村振兴和建设农业强国的部署,坚决扛起“保障国家粮食安全”的使命担当,加快实现从“农业大县”向“农业强县”的跨越。

(一)坚持“藏粮于地”,夯实粮食产业基础。一是抓责任。严格落实《浦城县粮食和油料生产目标的通知》,并与各乡镇(街道)签订“粮食安全工作责任书”,制定《粮食安全责任制考核方案》等,确保实现全年粮油生产目标。二是提产能。以列入全国整区域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试点县为契机,在引入2.84亿元的亚投行“农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示范项目”、农发行授信5000万元投入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前提下,撬动社会资本,引导民营企业投入资金共同参与高标准农田建设。三是挖潜力。坚决遏制耕地“非农化”,防止耕地“非粮化”,持续推动耕地“非农化、非粮化”整治为粮食生产筑牢“主阵地”。

(二)坚持“藏粮于技”,提升粮食生产质量。一是推广再生稻全程机械化栽培。深化“院企合作”,为浦城县粮食产业发展提供科技支撑。在2023年开展再生稻全程机械化栽培技术研究基础上,持续开展再生稻栽培技术示范推广,力争2024年再生稻面积达8.5万亩。二是扩大优质稻种植面积。持续在全县范围内推广种植福香占、野香优莉丝等中高档优质“浦城大米”14万亩以上,进一步提高种粮效益,带动农民增产增收。三是开展“五新”技术示范推广。积极推广工厂化堆叠暗化育秧、水稻全程机械化作业、水稻精确定量施肥、机收再生稻栽培、秸杆还田等新技术。四是优化数字农田应用。持续优化浦城县农田建设数据资源管理系统——“掌上农田”功能,助力高标农田建设实现以图管田。

(三)创新联合机制,激发内生动力。一是培育多元化粮食产业经营主体。发展“回归经济”,营造鼓励各类人才参加粮食产业融合发展氛围。强化家庭农场、农民专业合作社在采用新技术、开拓新市场等方面的基础作用,发挥规模企业在延长产业链、提升价值链、催生新业态中的引领示范作用。二是发展多类型粮食产业发展方式。促进粮食产业链延伸型融合,以粮食加工为重点,将产业链前延后展,实现产加销、贸工农一体化。紧紧围绕消费者需求,以绿色农业为基、以农耕文明为魂、以生态田园为韵、以传统村落为形,推动农业功能型融合。三是建立多形式利益联结机制。完善订单农业,充分发挥规模企业与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带动作用,确保各主体利益共享农村产业融合带来的增值收益。探索发展股份合作制,形成“规模企业+农民专业合作社(基地)+农户”的有效形式,建立推广“保底收益+按股分红”的分配方式。

(四)加快三产融合,促进长效发展。一是做大一产,夯实产业基础。以绿色生态为导向,着力推进农业资源利用节约化、生产过程绿色化、产业链条生态化、废弃物利用资源化,促进浦城农业绿色发展。以粮食加工业为引领,加强优质粮食标准体系建设,提高标准化生产和监管水平。二是做强二产,提升带动能力。大力支持发展粮食产地初加工,以“浦城大米”优质稻等特色农产品的初加工设施建设为重点,实现粮食生产、加工、流通、消费有效衔接。支持发展粮食特别是水稻、油菜等精深加工,推动粮食及加工副产物综合利用,建立健全副产物综合利用技术体系。三是做活三产,拓宽发展途径。大力发展各类专业流通服务,引导各类服务主体把服务网点延伸到农村社区,促进粮食生产与互联网深度融合。加快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,发展观光农业、体验农业等新业态,推进粮食生产与休闲旅游、教育文化、健康养生等深度融合。(周霄 王树瑜)

本文来源于网络,不代表西藏经济网立场,转载请注明出处
我要收藏
0个赞
转发到:
阿里云服务器
Copyright 2003-2024 by 西藏经济网 xz.affnews.cn All Right Reserved.   版权所有
关注我们: